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包括底板、安装架、矩形板和承载环,所述底板上表面和安装架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面插接有第一连接轴,位于底部的第一连接轴和位于顶部的第一连接轴外表面分别套接有套筒和圆杆,所述圆杆下表面与套筒上表面插接。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和连接架,在基座和安装架之间设置缓冲部件,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在竖直方向对矩形板和基座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将基座因震动受到的损伤降到较小的级别,从而较为方便有效的对基座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了基座受到地震能量的输入容易发生倒塌的现象。
公开号:CN214331336U
申请号:CN202023136147.3U
申请日:2020-12-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任姝洁
申请人:任姝洁;
IPC主号:F16F15-067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
[n0002]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在人们经历了一次次的灾难性地震之后,人们开始审视建筑物的不足之处,逐渐意识到了建筑物的防灾抗震效果仍存在不足之处;现有技术的建筑工程结构多是建筑物本体直接连接于基座上,基座直接布设于房基之上,两者之间未设置任何的减震装置和缓冲部件,当建筑物受到地震能量的输入容易发生倒塌。
[n0003]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482371U公开了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其通过设置有缓冲装置和缓冲垫,缓冲柱会向下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变形产生弹力,该弹力可以抵消部分震动,这样可以使得基座受到较小的震动,通过设置有横板、滑杆、安装架和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力变形产生弹力来抵消掉地震的震动,这样可以使得基座再一次受到较小的震动;在实际使用时此结构仅能对基座受到的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不能较为有效的全方位的对基座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不能较为有效的对建筑进行防护。
[n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n0006] (二)技术方案
[n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包括底板、安装架、矩形板和承载环,所述底板上表面和安装架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面插接有第一连接轴,位于底部的第一连接轴和位于顶部的第一连接轴外表面分别套接有套筒和圆杆,所述圆杆下表面与套筒上表面插接,所述圆杆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安装架底部内壁设置有限位固定圆轴,所述限位固定圆轴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矩形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矩形板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安装架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安装架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套接有移动环和第三弹簧,所述承载环外表面和移动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侧面插接有第二连接轴,位于顶部的第二连接轴和位于底部的第二连接轴通过传动杆传动连接。
[n0008] 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圆轴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限位固定圆轴下表面均与安装架底部内壁焊接。
[n0009]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限位固定圆轴的直径,且限位孔的内径为三十毫米,且限位固定圆轴的直径为二十八毫米。
[n0010]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材质为铸铁,安装架外表面四组竖向棱边均做倒圆角处理,且四组倒圆处理的半径均为十一毫米。
[n0011] 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安装架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宽度和长度相等,且矩形槽的宽度大于矩形板的宽度。
[n0012] 优选的,所述圆杆和套筒的数量均为八组,且圆杆和套筒组成的结构与底板保持倾斜,且倾斜角度为六十度。
[n0013] (三)有益效果
[n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n0015] 1、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和连接架,在基座和安装架之间设置缓冲部件,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在竖直方向对矩形板和基座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将基座因震动受到的损伤降到较小的级别,从而较为方便有效的对基座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了基座受到地震能量的输入容易发生倒塌的现象。
[n0016] 2、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传动杆和第三弹簧,在基座受到震动时,四组移动环可以方便稳定的分别沿着四组固定轴轨迹进行运动,且同时对四组第三弹簧进行挤压,进而可以较为有效稳定的对基座和矩形板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基座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的基座容易倒塌的现象,提高了基座的稳定性。
[n0017] 3、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套筒、圆杆和弹性板,在基座和安装架受到震动时,圆杆在套筒内部运动,且第一连接轴对第一弹簧挤压,使圆杆和套筒可以全方位较为有效的对安装架和基座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进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将基座受到的震动降低到较小的级别,从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基座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竖剖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21] 图中:1、底板;2、安装架;3、矩形板;4、支撑块;5、第一连接轴;6、套筒;7、圆杆;8、第一弹簧;9、限位固定圆轴;10、第二弹簧;11、基座;12、限位孔;13、弹性板;14、承载环;15、固定轴;16、移动环;17、第三弹簧;18、连接架;19、第二连接轴;20、传动杆。
[n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3]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包括底板1、安装架2、矩形板3和承载环14,底板1上表面和安装架2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支撑块4内侧面插接有第一连接轴5,位于底部的第一连接轴5和位于顶部的第一连接轴5外表面分别套接有套筒6和圆杆7,圆杆7下表面与套筒6上表面插接,圆杆7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8,安装架2底部内壁设置有限位固定圆轴9,限位固定圆轴9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0,矩形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11,矩形板3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2,通过设置套筒6、圆杆7和弹性板13,在基座11和安装架2受到震动时,圆杆7在套筒6内部运动,且第一连接轴5对第一弹簧8挤压,使圆杆7和套筒6可以全方位较为有效的对安装架2和基座11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进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将基座11受到的震动降低到较小的级别,从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基座11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安装架2下表面和底板1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13,安装架2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5,固定轴15外表面套接有移动环16和第三弹簧17,承载环14外表面和移动环16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8,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0和连接架18,在基座11和安装架2之间设置缓冲部件,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在竖直方向对矩形板3和基座11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将基座11因震动受到的损伤降到较小的级别,从而较为方便有效的对基座11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了基座11受到地震能量的输入容易发生倒塌的现象,连接架18内侧面插接有第二连接轴19,位于顶部的第二连接轴19和位于底部的第二连接轴19通过传动杆20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传动杆20和第三弹簧17,在基座11受到震动时,四组移动环16可以方便稳定的分别沿着四组固定轴15轨迹进行运动,且同时对四组第三弹簧17进行挤压,进而可以较为有效稳定的对基座11和矩形板3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基座11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的基座11容易倒塌的现象,提高了基座11的稳定性。
[n0024]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限位固定圆轴9可以稳定的进行限位,因此设置限位固定圆轴9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限位固定圆轴9下表面均与安装架2底部内壁焊接,焊接提高了限位固定圆轴9与安装架2连接的稳定性。
[n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矩形板3可以方便的与安装架2适配,因此设置限位孔12的内径大于限位固定圆轴9的直径,且限位孔12的内径为三十毫米,且限位固定圆轴9的直径为二十八毫米,限位孔12和限位固定圆轴9提高了矩形板3和安装架2适配的便捷性。
[n0026]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在安装基座11时使工作人员受伤,因此设置安装架2的材质为铸铁,安装架2外表面四组竖向棱边均做倒圆角处理,且四组倒圆处理的半径均为十一毫米,倒圆角处理提高了基座11安装的安全性。
[n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矩形板3可以方便的与安装架2适配,因此设置矩形板3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安装架2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宽度和长度相等,且矩形槽的宽度大于矩形板3的宽度,矩形槽提高了矩形板3和安装架2适配的便捷性。
[n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圆杆7和套筒6可以稳定的对安装架2进行缓冲,因此设置圆杆7和套筒6的数量均为八组,且圆杆7和套筒6组成的结构与底板1保持倾斜,且倾斜角度为六十度,圆杆7和套筒6组成的结构与底板1保持倾斜提高了对安装架2缓冲的稳定性。
[n0029] 在使用时,当基座11受到震动时,基座11带动矩形板3在竖直方向运动,矩形板3对第二弹簧10和承载环14挤压,第二弹簧10对震动缓冲后,承载环14带动位于顶部的连接架18和第二连接轴19运动,进而使传动杆20带动位于底部的第二连接轴19和连接架18运动,从而使移动环16和第三弹簧17配合,对震动进行二次缓冲,且安装架2带动位于顶部的支撑块4和第一连接轴5运动,圆杆7在套筒6内部运动,并且与第一弹簧8配合,可以多方位的对安装架2和基座11进行缓冲。
[n0030] 综上所述,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0和连接架18,在基座11和安装架2之间设置缓冲部件,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在竖直方向对矩形板3和基座11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可以较为方便有效的将基座11因震动受到的损伤降到较小的级别,从而较为方便有效的对基座11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了基座11受到地震能量的输入容易发生倒塌的现象。
[n0031] 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传动杆20和第三弹簧17,在基座11受到震动时,四组移动环16可以方便稳定的分别沿着四组固定轴15轨迹进行运动,且同时对四组第三弹簧17进行挤压,进而可以较为有效稳定的对基座11和矩形板3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基座11进行防护,较为有效的避免的基座11容易倒塌的现象,提高了基座11的稳定性。
[n0032] 该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通过设置套筒6、圆杆7和弹性板13,在基座11和安装架2受到震动时,圆杆7在套筒6内部运动,且第一连接轴5对第一弹簧8挤压,使圆杆7和套筒6可以全方位较为有效的对安装架2和基座11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进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将基座11受到的震动降低到较小的级别,从而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基座11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n003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包括底板(1)、安装架(2)、矩形板(3)和承载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和安装架(2)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内侧面插接有第一连接轴(5),位于底部的第一连接轴(5)和位于顶部的第一连接轴(5)外表面分别套接有套筒(6)和圆杆(7),所述圆杆(7)下表面与套筒(6)上表面插接,所述圆杆(7)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8),所述安装架(2)底部内壁设置有限位固定圆轴(9),所述限位固定圆轴(9)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0),所述矩形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11),所述矩形板(3)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2),所述安装架(2)下表面和底板(1)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13),所述安装架(2)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5),所述固定轴(15)外表面套接有移动环(16)和第三弹簧(17),所述承载环(14)外表面和移动环(16)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8),所述连接架(18)内侧面插接有第二连接轴(19),位于顶部的第二连接轴(19)和位于底部的第二连接轴(19)通过传动杆(20)传动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圆轴(9)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限位固定圆轴(9)下表面均与安装架(2)底部内壁焊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2)的内径大于限位固定圆轴(9)的直径,且限位孔(12)的内径为三十毫米,且限位固定圆轴(9)的直径为二十八毫米。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的材质为铸铁,安装架(2)外表面四组竖向棱边均做倒圆角处理,且四组倒圆处理的半径均为十一毫米。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板(3)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安装架(2)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宽度和长度相等,且矩形槽的宽度大于矩形板(3)的宽度。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7)和套筒(6)的数量均为八组,且圆杆(7)和套筒(6)组成的结构与底板(1)保持倾斜,且倾斜角度为六十度。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1336U|2021-10-01|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
CN211289321U|2020-08-18|一种机电设备用减震装置
CN210947150U|2020-07-07|一种钢结构抗震支架
CN211145219U|2020-07-31|一种机电设备用减震机构
CN210342838U|2020-04-17|梯形建筑抗震支座
CN210060567U|2020-02-14|一种高效减震车床
CN210712581U|2020-06-09|一种塔架转体施工用索鞍装置
JP3425586B2|2003-07-14|物体免震装置
CN212582407U|2021-02-23|一种道路桥梁用减震支座
CN212995513U|2021-04-20|一种椅座弹簧的安装固定结构
CN212055663U|2020-12-01|一种抗震支架底座
CN211715929U|2020-10-20|一种抗震支吊架
CN213355566U|2021-06-04|一种横移链轴承固定装置
CN214659080U|2021-11-09|一种装配式建筑便于装配的支撑柱
CN213117721U|2021-05-04|一种减震阀座
CN211737441U|2020-10-23|一种水泵用减震装置
CN213925841U|2021-08-10|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桥梁支座
CN212718416U|2021-03-16|一种天然气高压管道铺设用固定支架
CN213451485U|2021-06-15|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CN211418567U|2020-09-04|一种高效率振动锅
CN212641756U|2021-03-02|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
CN212509355U|2021-02-09|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装置
CN211092736U|2020-07-28|一种文物隔震储存装置
CN214657774U|2021-11-09|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
CN214116262U|2021-09-03|一种桥梁抗震防脱落支座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36147.3U|CN214331336U|2020-12-23|2020-12-23|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CN202023136147.3U| CN214331336U|2020-12-23|2020-12-23|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
[返回顶部]